不装了?徐正源接触新球队,成都蓉城继续食言,这是真没钱了_现实_外援_权力
成都蓉城在成功获得亚冠联赛资格后,主教练徐正源的去留再次成为媒体和球迷关注的焦点。不过俱乐部方面至今并未公开宣布续约进展,反而传出“徐正源与云南玉昆谈判”的消息,引发外界的广泛解读。此时球队正处在争冠的关键阶段,若主帅已与他方接触并未给出明确回应,仿佛隐隐透露出双方在未来规划上的分歧正在逐步扩大。
按照此前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,若成都蓉城能够晋级亚冠,他们将为徐正源提供一份为期三年的新合同,年薪甚至将实现翻倍的提升。尽管此前两边就这一条款有过一些摩擦,但当时球队仅拿到亚冠资格赛席位,尚未进入正赛阶段。如今,球队在主场淘汰曼谷联队,正式闯入亚冠精英赛,徐正源再次在公共话语里被写进了四川足球史册的章节。续约与否,已成为俱乐部必须慎重对待的现实议题。
如果成都蓉城能够严格按照“契约精神”执行,事情本不应复杂——按约定提升薪资就能续约。然而,在当前俱乐部的经营现实下,账面上的资金压力使得大幅度提高薪资几乎不现实。事实上,徐正源方面也并未对“大幅加薪”寄予过高期望,因为俱乐部的预算有限,完全打破既有薪资结构的可能性并不大。他或许愿意在一定幅度上获得提升,但要实现“薪资翻倍”则显得现实难以承受。
两方之间更核心的矛盾,实质上在于徐正源对球队,尤其是对外援引进方面的掌控权。多年来执教的经历让他与不少球员——尤其是外援——建立了极为紧密的关系网。其中费利佩、罗慕洛等核心球员,甚至来自他所合作的经纪公司提供的人选。这意味着,在成都蓉城的外援引进决策中,徐正源拥有极大的话语权,几乎可以直接左右最终的签约结果。
而这一“权力格局”恰恰是俱乐部新管理层不愿轻易放手的关键。大多数中超球队的外援引进工作通常由管理层掌控,主教练往往只具备一定的建议权;但在成都蓉城,情况却恰恰相反——徐正源几乎掌握了全部主导权,管理层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。球迷眼中的他,是带领球队走出历史低谷的英雄;而在部分管理层成员眼中,他则是一个难以束缚、挑战现有权力结构的存在。尤其是在俱乐部正处财政压力、急需“降本增效”的背景下,这种权力冲突显得尤为尖锐。
讽刺的是,徐正源的个人薪资并不低,而他带来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;他的经纪公司也确实在外援引进中扮演了深度角色,而所引进的外援们的确也在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。“降本增效”是一个理想目标,但在职业足球的现实里,投入与回报往往呈正比——成本压缩太过,战绩也难免受到影响。归根结底,一切的矛盾都在于钱的问题:钱多当然好办事,然而成都蓉城当前确实并不“钱多”。
对于徐正源来说,是否接受云南玉昆的邀请同样是一道需要权衡的抉择题。云南队在阵容实力和俱乐部环境方面显然不及成都蓉城,但别忘了,正是他最初接手蓉城时,球队并非强队,是他一手把球队带到了今天的高度。现在局势已然改变,双方的立场越来越直白地摆在台面上。
如今,双方都不再对彼此的底线加以遮掩。蓉城方面不愿照约定提供新合同,明显传递出希望徐正源主动离队的信号;而徐正源也毫不犹豫地寻找新的机会,显得干脆利落。这就是职业足球的现实:表面看似铁打的情义,其实在商业和权力结构的博弈中往往更显脆弱。对成都蓉城而言,继续坚持一个对球队未来并非最优的关系,显然不合实际;对徐正源而言,若无法在现有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,转战他队也并非不可接受之路。现实就是如此,谁也无法回避钱、权力与成果之间无法完全平衡的尴尬局面。
